汽車北站南接古城,北望平江新城,西臨火車站;風格上既要融入南面的古城風韻,也要考慮到在北環高架和鐵路上快速通過時留下的區域印象。建筑以頂蓋、墻垣等圍合成院落空間,營造成內向性的空間形態,在建筑空間內部穿插了多個綠化庭院,將陽光、風、水、綠化等自然元素引入,并形成層次豐富的明暗空間。
一方面秉承傳統木建筑的精髓,講究“適形”,構筑尺度親切適宜的建筑空間;一方面設置合理的互不干擾的流線系統和舒適宜人的共享環境,讓建筑提供各種人性化服務。由于項目是在原有的北站區域進行重建,用地非常緊張,為保證各種流線的有效運行,接近一半的建筑空間在地面以下。 地下室到客,首層發車。貨物流線、出租車與公交車的下客和上客也在地下。各種流線各司其職,避免交叉。同時地下室作為交通轉換樞紐也全天候的方便了乘客。作為一個長途汽車站,這在蘇州地區還是第一次嘗試。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深化,這種模式將可能更多的被優化被發展。